在中越邊境云南河口口岸,農產品進出口逐漸成為拉動外貿增長的重要引擎。昆明海關統計數據顯示,今年前8個月,河口口岸出口農產品貨值55.7億元,同比增長10.7%。
晨光初破,一輛輛滿載越南火龍果、榴蓮、荔枝的冷鏈貨車和滿載國產葡萄、鮮橙、車厘子的冷柜車交錯而過,有序通過河口口岸紅河公路大橋卡口,“綠色通道”標志格外醒目。
2019年,中越雙邊第一個農副產品快速通關“綠色通道”在河口口岸開通,為鮮活農產品快速通關提供了有力保障。2025年,中越GMS(大湄公河次區域)跨境直達模式在河口口岸常態化運行,跨境物流運輸不斷轉型升級,這座中越邊境云南段最大的陸路口岸,正逐步成為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走向東盟的“黃金走廊”。
“報關單尾號61035,品名石榴,產地云南蒙自。”在河口公路口岸北山國際貨場出口查驗臺上,河口海關口岸監管科關員張恩齊在5G智能單兵的觸屏上快速滑動查看貨物申報信息,同行關員也在認真檢查著貨物情況。不到15分鐘,這批貨物經監管檢查合格后快速運往越南,4個小時后,就可以在越南農貿集市售賣。
“每年的6月到10月是農產品出口的高峰期,我們每天都有近70多車鮮果蔬出口到越南。”云南渡邊商貿有限公司負責人徐云霞說,“新鮮度就是競爭力!現在口岸通關效率越來越高,這些早上從基地采摘、包裝的石榴,下午就能到越南客戶手里。”
針對農產品“鮮急特”的特點,河口海關對鮮活農產品開設業務辦理專窗,實施優先查驗、優先審單以及優先異常處置。“我們結合口岸進出口商品結構,創新實施‘綠通時間+’快速驗放模式,實施出口貨物分類驗放管理,對鮮活農產品實施集中搶先驗放。我們還加大H986、有害生物遠程鑒定儀等非侵入式、智能化查驗設備的應用,依托智能審圖系統開展精準風險判別,在嚴防風險的基礎上,進一步降低鮮活農產品損耗率。”昆明海關所屬河口海關口岸監管一科科長趙明介紹。
優化口岸營商環境、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,智慧口岸建設在河口取得積極進展——智慧物流2.0系統、5G智能單兵、全景可視化平臺等智慧化軟硬件設施設備落地河口,“多貿合一,運抵直通”通關模式在河口口岸率先實施。在“制度+科技”驅動下,海關監管體系的智能化升級支撐通關效能大幅提升,持續為進出口貨物安全高效通關保駕護航。(熊躍玲/文)













